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把孩子交给校园和老师就够了。其实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家长不要把教育的重点完全放在校园上,校园只教给孩子某一阶段的知识。一个孩子能否成为天才,取决于他的家庭。
美国举办了一个名为“早期儿童纵向研讨”的大数据研讨会。
在跟踪了20000多名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后,这些数据包括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和种族等。
甚至包括他们家看电视的时间,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话语。最后得出结论,容易培养出人才的家庭,都具有相似的一些特征。
美国的一项大数据研究发现,容易产生人才的家庭具有这些共同特征
1.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容易出人才的家庭通常经济地位不会太低,这不是经济上的轻视,而是因为父母有足够的空闲时间陪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
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外部刺激、内部消化、外部输出和得到反馈的过程。
和孩子互动越多,得到的反馈越多。当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时,他们可以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想法,然后输出更多的信息。
另外,在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更积极,孩子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对地,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专横和责骂更多,负面消极的话占绝大多数。长期下来,孩子会变得抑郁,就会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2. 爸爸妈妈学历高,智商高
就基因而言,如果父母智商高,那么孩子智商高的几率是50%-60%。学霸多来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而工人阶级中出学霸的机会较少。
这不仅仅是“阶级固化”造成的,而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基因的作用,天才的后代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天才。
爸爸妈妈智商高,学历高,所以孩子不仅可以有良好的先天条件,还可以有良好的家长教育环境。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什么样的氛围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3. 家里读书量大,藏书多,学习氛围浓厚
以父亲为职业的蔡笑晚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但他养育了六个孩子、五个博士和一个硕士学位,每个人都是自己领域的尖子生。
在他的育儿秘籍里,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读书。
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不是看电视,而是看书。父亲是个读书人,有很多书。在这种氛围下,孩子自然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
现在很多家长都期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尤其是一些古诗词的书籍,不仅对孩子的学业有帮助,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打个小广告:在线学习考试通过可以获得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大数据职业技术证书,欢迎个人报考和机构合作垂询 18600166209(微信同号),刘老师】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